| 化解产能过剩是45#精密管业脱困发展的首要之战。自2012年以来,我国粗钢产能利用率持续处于合理水平线以下,到2015年,我国粗钢产能高达12亿吨,产能利用率降至不足67%,行业可谓岌岌可危。 以壮士断腕精神去产能,就要抓住关键点,拿出硬措施,打好歼灭战。当前,以市场倒逼机制淘汰落后、压减过剩,尤其要靠环保能耗等硬约束。
45#精密管是产能严重过剩行业,又是“两高一资”行业,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促进质量效益型发展,减量与治污降耗要一起抓、双促进。 产能过剩是钢铁业的顽疾。中钢协反映,从2010年至2015年,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20个淘汰落后产能、引导产能退出的措施。尽管淘汰了一部分落后产能,但整体而言产能并没有减少。 数据显示,2011年至2014年,我国累计淘汰炼铁产能7711万吨、炼钢产能7780万吨。45#精密管业提前1年完成“十二五”淘汰落后任务目标。按照中央的部署,今后5年我国将再压减1亿至1.5亿吨粗钢产能,任务更加繁重。
‘十二五’以来,钢铁业整体节能环保水平提高很快,但仍存在企业间环保治理良莠不齐、投入差距大、全行业排放总量大等问题。”中钢协党委书记刘振江表示。钢铁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污染物,实施清洁生产并配置相应环保设施十分必要。目前,我国45#精密管企业环保设施平均运行成本为吨钢55元,宝钢、唐钢等先进企业环保设施运行成本为吨钢100多元,而一些小企业只有吨钢10元至20元。从吨钢污染物排放量上看,落后企业的排放强度可达到先进企业的10倍,甚至更高。一些企业的环保意识淡薄,甚至存在违法偷排等行为。
“全面覆盖、一视同仁、严格执法监管,会让淘汰落后更痛快,绿色钢铁更实在。”李新创呼吁,45#精密管行业要努力以绿色矿山、绿色采购、绿色物流、绿色制造、绿色产品和绿色产业“六位一体”打造真正的绿色发展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