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2008年以后,对钢贸企业而言,已经进入了微利时代。企业单靠钢材生意无法继续高杠杆融资发展;而在全球次贷危机的背景下,中国政府的宽松的货币政策让银行开始“大跃进式”放贷,钢贸企业享受到更宽松的融资环境。“整个行业里里外外抱团,向银行贷款。”李鸣如是概括。
事实上,所谓抱团,是钢贸圈盛行的联保互保、动产质押和担保机构担保的融资方式。抱团的企业可以互助增信。除了联保,不少钢贸市场主也自设担保公司,为市场内的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;抱团之下,其中一个钢贸商出现资金问题,也可以通过其他钢贸商集体凑钱来填补缺口。抱团虽有优势,却常常人情大过理性。李鸣深知其中之苦,“有时借钱给熟人,收不回的可能性反而大”。
精密无缝钢管钢贸商从银行贷来的钱往往去做其他的投资,比如房地产。
近几年一再被媒体以“行业危机”、从业者“跑路”、“自杀”为噱头进行报道的钢贸业,已经更像一个抱团玩金融的行业,业内一些大企业也早已“多元化”发展,主要利润来源也非钢材贸易。李鸣承认,自己的亲戚所在的一家行业内规模不小的钢贸企业,早已投资参股了银行、担保机构、水电站等行业,这家企业几年前曾借了5000万元给河北廊坊的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,但至今分文未收回。
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委会不久前发布的报告称,“自2012年钢贸危机发生以来,全国的精密钢管钢贸商数量已经从20万家缩减至10万家左右”。 |